查看原文
金融科技

【专题回顾】2022年银行年报金融科技系列专题

易观分析 2023-07-18

易观: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增长要求的指引下,金融科技仍然是赋能业务增长的投入重点。易观分析基于部分披露的银行财报,对银行聚焦的技术领域及其业务赋能方向进行一些分析和展望。


多数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并合理调控金融科技投入方向

国有制银行方面,已经发布2022年年报的三家国有行显示工行投入最大,但交行增速最快。交行金融科技投入116.31亿元,较上年增长32.9%。股份制银行方面,多家股份制银行已将金融科技侧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在资金投入、人才体系等方面重点部署。整体而言,2022年多家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且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4%左右。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在已经发布年报的股份制银行中科技资金投入最高,2022年信息科技投入141.68亿元,同比增长6.6%,是该行营业收入的4.51%。中信银行信息科技投入87.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8%,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14%,该行重点投向云化基础设施、前中后台业务数字化和大数据研发等领域。

多家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说明银行仍然十分重视金融科技方面的相关发展及其对业务的赋能,并且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方向在2022年得到了整体调整,部署方向更加精细化。

业务引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方向,而技术赋能业务数字化升级

多家银行通过顶层设计加强金融科技的部署,推动业务升级,甚至重塑业务经营模式。例如,工商银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强国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数字工行”建设;光大银行加强顶层设计,调整并构建由金融科技部、数据资产管理部、科技研发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组成的“两部两中心”金融科技运作体系。

综合已经发布2022年年报的银行来看,银行主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四大业务领域,即对公业务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化、客户经营数智化和风控敏捷精细化。

(1)对公业务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

为了更好地实现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数字化升级是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必经之路,各银行也将提高对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作为金融科技推进的关键环节。

平安银行通过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和构建“星云开放联盟”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平安基于“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数据优势,借助线上化、模型化、 自动化等科技手段,不断创新迭代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工商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依托“产融云”平台服务传统企业产供销数字化转型,帮助链上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对公业务营销管理体系的创新升级方面,工行构建“千人千面” 智享营销系统,面向各类对公客户群体开展数字化营销,丰富 GBC 资金承接、对公精品智能营销等数字服务。

(2)财富管理平台化,开放生态建设

银行业财富管理平台化发展是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整个业务链的表现,既体现在财富管理前中后台全流程的金融科技运用,也体现不同财富管理场景和业务的智能化渗透,让整个业务流程的决策方式发生本质变化。因此,财富管理也是各个银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的重点业务。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推出“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围绕客户财富管理服务旅程打造资产配置服务流程。而智慧财富引擎为全行投研工作提供投研数据,不仅支持、算法分析工具支持和研究成果共享等服务,更是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效能。

光大银行则是借助光大集团协同赋能做深做透场景金融,优化全流程服务,增强科技创新对财富业务的赋能作用,围绕财富管理推动渠道经营、客户经营、产品营销和过程管理,并且加快推进净值化转型,强化专业选品和组合配置能力。

易观分析认为,平台化对财富管理最大的价值在于商业模式的改变,助力金融业财富管理领域的主要收入从经纪或代销佣金的模式逐步往基于客户资产的服务收费模式转变,以此来实现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3) 客户经营数智化,深度运营客户体验

后疫情时代客户体验的感受周期明显拉长,单一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客户愈加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需求,通过全域智能突破渠道割裂现状,进行客户全生命周期深度运营已经成为银行业内共识。

在经营数字化方面,工商银行利用语音识别、声纹识别、 语音合成等技术,构建体系完备的语音识别与反馈能力,广泛应用于智 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各类业务场景。

民生银行通过远程银行智能升级服务,扩大“智能远程柜员”、“智能坐席助手”等智能应用,“一键接入”功能为老年客户提供便捷体验。此外,民生深化大数据、 RPA、OCR等新技术在运营领域的应用,持续将智能技术嵌入运营业务场景及流程,以技术应用替代标准作业。

招商银行则是持续构建数字化运营模式,依托智慧运营引擎聚焦解决流程、操作等问题,充分利用数字化能力,提高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而在经营管理方面,招行以数据赋能员工各类经营分析工作,提升员工用数能力与用数体验,数据应用门槛进一步降低。

易观分析认为,银行客户经营数智化需要将全域协同纳入客户体验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基于全旅程视角,线上和线下渠道应做到高度协同但定位分明,形成有机统一的全域体验管理体系。

(4)风控敏捷精细化,统筹风险管理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银行面对风险的增加,智能风控在银行业应用广泛,各家商业银行先后启动风控系统的升级改造,通过在金融领域引入大数据、AI等技术,升级重构信贷管理系统,以适应新形势下风控管理的要求。2022年,智能风控在银行业中应用广泛。

在风险管理方面,招行搭建智能风控平台 “天秤” 提升交易风险管控能力,天秤”智能风控系统可以抓取交易时间、交易金额、收款方等多维度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高速运算,实时判断用户的风险等级,并通过采取不同的核实身份手段,及时排查交易过程中的外部欺诈与伪冒交易等风险。

中信银行重点在强化全行数字风控统筹和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技术研发能力上。通过深化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层次应用,中信持续提升个人信贷、汽车金融、普惠金融、交易银行、国际业务等线上化业务的风控能力,推进大数据风险预警。

易观分析认为,商业银行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能力、AI能力直接决定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而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又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与创新能力。

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方向集中在云化转型、数据能力升级和深化人工智能应用

2022年,商业银行持续推进全面云化转型,其中“建行云”以安全、合规、可信的云服务能力有效支撑内外赋能,并且提升研发质效,形成敏捷协同的集团金融科技合力。而招行宣布完成了历时三年的上云工程,初步构建了“一朵云+两个中台”金融科技新基建,全面推动客户、渠道、业务、产品、管理的数字化重塑,打造“数字招行”。

 在数据能力升级方面,从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到数据应用的能力建设都是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方向。例如,平安银行提升价值驱动的数据能力,不仅在2022 年新设立数据资产管理及研发中心,以此统筹全行数据能力建设。更是在数据治理方面,升级数据管理能力,统一全行数据资产的口径、规范及标准,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民生银行数据湖仓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速,数据集成体系进一步优化,数据资源集成与供给质量明显提高。

多家银行深度拥抱人工智能,注重AI对于数字化营销、智能服务等多个场景的渗透和协同作用,其中,工商银行升级贯穿前中后的营销智慧大脑,打造面向全量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提升千人千面的服务能力;招商银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更加主动的服务模式,通过客户行为和诉求的精准分析进行渠道灵活对接,有效提升了全域服务能力。而建设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中进行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有益探索,利用AI交易员提升询报价效率、风险管控和信息处理能力,帮助交易员及时跟进交易进展、调整交易策略。

“业务、数据、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成为银行金融科技持续推进的方向

随着数字技术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积极促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挖掘数据在业务中的应用价值尤为关键。因此,易观分析认为,银行将持续深化业务、技术和数据融合,建立端到端的业务需求统筹机制,以此来实现业务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效果将会突出体现,在经济总体向好的预期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速率将会加快,数据价值和技术红利释放,金融资源注入实体领域将显现出更大的作用。同时,金融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行业标准有望在今年出台,这意味着将会更有利于形成相应的转型量化评价机制,为银行业转型策略的构建提供有效指导。

金融科技战略定位高,夯实组织基础

根据已经披露部分城、农商行2022年年报,各大行均将“金融科技”的发展放在较高的战略定位上,金融科技仍将对业务有赋能和引领的作用。而区域性银行在赋能本地化服务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客群和本地资源,打造全域智能化的“智慧银行”。

组织作为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要素,也是城、农商行金融科技赋能中必须夯实的基础。相比于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管理层级相对较少、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在建立适应金融科技的敏捷组织架构时,反而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大部分城、农商行已经专设金融科技中心,坚持科技驱动。

打造场景金融,建设本地化金融服务生态圈

场景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金融活动嵌入到各种不同的场景服务中,促使支付、交易或者服务高效完成,以在场景的自然交互过程中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体验。场景金融将视角从传统以产品和交易为中心投向以客户为中心,将服务的物理空间从银行为中心转向以场景为中心,通过连接客户生活、生产场景中产生的金融需求而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带来金融的创新和业态转化。

具体来看,宁波银行围绕机构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管理需求和服务场景,发挥技术赋能,升级智慧系金融生态服务方案,强化了机构业务总分支行联动体系,深入推进机构业务数字化、专业化、 综合化经营。而重庆农商行持续深入生态圈建设,推出“渝快生活”系列活动,打造“渝快生活 · 7遇记”品牌,围绕“家、车、美”消费场景创设产品,发展分期业务并且完善“BBC”生态圈功能建设,提升商户综合贡献。瑞丰银行则是通过高频生活场景来激活低频金融服务,构建数字+场景+服务的开放银行服务生态,推动数字驱动大零售建设。

易观分析认为场景金融的演进,是伴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深化打造开放生态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搭建一站式对公服务平台,加强区域协同治理

银行对公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都将重点放在支持实体企业和本地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宁波银行以“区域市场,协同发展”为发展策略,深耕经营区域,优化网点布局,根据经营区域的客户特点,持续发挥总分支行高效联动优势以及与子公司的高效协同优势,及时优化业务策略,确保业务协调发展。同时,宁波银行也在定额票据、外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提升业务办理体验,搭建一站式服务体系。重庆农商行在对公业务方面加快一体化、协同化的部署,以“金融市场综合运营商”目标为定位,将“结算清算+托管”为支撑、“投资+财富管理”为切入点,形成“投资+资金+托管+投行”全链条客群服务体系。而常熟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进一步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投产综合财富管理平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统一收单平台等,打造一体化综合业务展业平台。

上线乡村金融服务平台,推进村镇信贷业务

自2019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城、农商行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通过下沉金融服务和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逐步形成了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具体而言,宁波银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服务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宁波银行以“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为风控理念,不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重庆农商上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管理平台,构建重庆市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参与重庆地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重庆农商行创设“渝快乡村贷”、“乡村振兴快担贷”、“新市民捷房贷”等特色助农产品,满足农村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而常熟银行积极赋能乡村振兴,上线乡村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涵盖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为一体的多网融合数字化新农资管理平台。此外,常熟银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完善人工智能平台体系,新增落地OCR、语音、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8个应用场景,探索机器学习技术在村镇信贷转贷场景实践应用。江阴银行打造数字化风险预警平台,不断优化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和统一授信管理平台建设,多维度挖掘大数据风险管理应用场景,提升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常熟银行则是坚持下沉产品重点推广,根据农户多元化的信贷需求,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和模式创新,优化信贷流程。

易观分析认为,2022年区域范围内的乡村振兴得到了较全面的推进,城、农商行以自身金融业务为基础,统筹本地资源,将村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前线平台,有机融合了政府、企业和农户。

构建精准营销服务体系,发展零售小微金融业务

城、农商行在营销方面正向更高水平的数字化发展,依托大数据构建客户洞察,用更高效精准的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以最适合的媒介渠道为客户匹配最符合潜在需求的产品和内容信息,从而达到精准化的智能营销。

重庆农商构建精准营销服务体系,在大量零售客户的基础上,运用金融科技识别客户,开发客户标签201个,建成“主体、行为、贡献”多维度客户标签体系,推动客户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标签化管理和价值提升。瑞丰银行开展差异化系统建设,形成由 CRM、标签、网格、营销、 瑞智小站五个子系统组成的客户管理及智慧营销系统,构建“触客、拓客、获客、活客、粘客” 五位一体的数字化营销方案,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实现客户运营闭环管理。

易观分析认为,近年来,银行的服务模式已经从产品销售为主过渡到以客群经营为主,而这一趋势的改变会对银行的经营逻辑造成影响。在精准营销和客群运营过程中,核心趋势就是借助数字技术对用户路径进行统一规划和流量 分发,实现更精准地触达客户和渠道运营的垂直化。

结语:城、农商行持续实施“智慧银行”战略,赋能经营管理


伴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断纵深融合的趋势,银行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也在加快。从银行视角来看,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也相应地驱动了自身经营策略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城、农商行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升智慧金融服务水平,持续迭代“智慧银行”,探索场景化金融服务,以此来赋能实体经济。






推荐阅读







声明须知




声明须知易观分析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和其他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易观分析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任何情况下,本文仅作为参考,不作为任何依据。本文著作权归发布者所有,未经易观分析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观分析发布的任何内容。经授权后的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使用时应原文引用并注明来源,且分析观点以易观分析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删减、增添、拼接、演绎、歪曲等。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易观分析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并保留向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